按照《南昌市统计局关于对2019年度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数据统报工作考核评价的通知》(洪统发〔2020〕3号)要求,现将我局2019年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履行统筹协调职能,深化依法治市实践
一是认真履行依法治市办职责。制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协调小组工作规则》等3个制度,完善了督查考核、书面述职等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了省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省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迎检工作。我市荣获“法治江西建设优秀设区市”称号。二是扎实推进行政立法。完成《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审查修改,对《南昌市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办法》《南昌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废止)》进行了立法调研。三是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安排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5次。合法性审查政府文件、协议等240余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4件。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督察活动,入围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综合候选地区之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开展任务1208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08件,审结427件,另审结2018年结转53件。承办行政应诉案件,一审123件、二审105件,再审17件。我市荣获“法治政府建设优秀设区市”称号。四是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连续16年举办全市春节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得到司法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开展“宪法十进”“纪法宣传”系列活动,创新打造“宪法宣传号”主题地铁专列和“法律明白人”网络微课堂,录制18期微视频,网络点击量超100万次,全市已培养普通“法律明白人”28.5万余人、“法律明白人”骨干1.2万余人。全市累计举办“法治大讲堂”3120余场次,听众达30万余人次,免费向群众发放“以案释法”系列读本60余万册。制作“VR游法治文化阵地”,完善“洪城法韵”法治文艺作品库。我市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一是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接待群众来访来电3万余人次,“12348”热线平台接听8511人次,满意率达99.14%。“南昌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律师入驻数11796名、“粉丝”数6.56万,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775件,好评率100%。我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尚在公示)。二是切实做好律师工作管理。推进刑辩律师全覆盖、律师调解和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等试点。截止2019年底,全市122家律师事务所(含公职律师办公室、公司律师办公室)、1715名执业律师,共办理各类诉讼案件22472件,同比增长40.95%;代写法律文书及解答法律咨询10515件;公益法律服务1991件,非诉讼法律事务2505件,法律顾问单位3744家。业务收费达4.21亿元,同比增长21.1%。律师行业组建信访接访、金融风控等6支服务队,开展迎国庆服务月活动。制定35项具体举措支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完成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务组织工作。三是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全省首家合作制公证处,全市各公证机构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市属公证机构均实行企业化财务管理,有效激发了公证行业发展活力。市属公证处推出“绿色继承”“便捷继承”公证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为遗产继承人免费代为调查、代办权证。严格执行假证、错证、瑕疵证通报制度、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违法违规的不良执业信息通报制度以及信访投诉红黑榜通报制度等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公证质量监管和执业风险防控。积极参与我市轨道交通、旧城改造、高速公路、民办初中派位摇号等重大民生、重点工程,积极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8.46万件,占全省总量35%。四是提升司法鉴定能力。组织开展质量建设、诚信建设、能力提升工作“回头看”暨质量评查活动。积极组织我市具有法医临床鉴定业务的机构开展“二联体亲权鉴定(血斑)”项目能力验证现场监督活动,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积极组织我市具有法医临床鉴定业务的机构开展“二联体亲权鉴定(血斑)”项目能力验证现场监督活动,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全市14家司法鉴定机构、214名司法鉴定人,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业务12600件,同比增长25%,鉴定意见采信率达96%。五是凸显法律援助效果。扎实推进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落实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特殊群体”主题活动,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部队、民政、人社部门、部队的联系,建立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对象信息共享机制,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参加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2019年春节前期共协助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127起,为582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05.62万元,得到《法制日报》头版报道。2019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157件,受援人数达5177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解答法律咨询30071人次,为受援人共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4555万元。市法援中心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三、树牢治本安全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确保司法行政系统安全稳定。扎实做好护稳定、保平安各项工作,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市强戒所全面推进“五型场所”“五大规范”建设,提高教育戒治质量,促进全国统一戒毒模式落地运行。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打危治危”危化品治理及“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持续实现了场所安全稳定。二是强化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大力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立以社区矫正官为执法核心,搭配一定数量警察、执法辅助人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团队化执法运行模式。派驻9名监狱和戒毒警察参与县级社区矫正,聘用社区矫正执法辅助人员178人,有效充实基层社区矫正队伍力量。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推广“手机+电子手环”双核定位、“指纹+人脸”双重识别和“视频+天网”双重监管模式,社区矫正对象指纹签到率达到98%以上,手机定位率达到94%以上。三是大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化“访调对接”,累计化解信访矛盾纠纷321起。建立南昌市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互联网纠纷调解中心、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个人调解工作室48个。全市人民调解受理案件1.54万起,调解成功1.52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行政调解受理案件近12.1万件,调解成功11.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为96.9%。市医调中心立案受理纠纷298起,调解结案297起,结案率99.66%,实际赔付金额156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四是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执行案件报备、集体讨论、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督导旁听、案结报告等五项制度。加大扫黑除恶宣传力度,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活动1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70余万份。成立律师辩护代理指导委员会,规范律师依法依规参与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工作,全市累计有691名律师代理了涉黑涉恶案件,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以巩固、完善、发展司法行政各项改革举措为重点,认真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职责使命,做强做优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实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担当实干、奋发有为,为答好“时代之问”、服务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