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防范网络游戏中的‘隐形危害’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与指导,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市司法局抓青少年普法教育中坚持以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技能为目标,不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网络空间。
一是实行无缝对接,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进校入课活动。着眼立德树人,持续推进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法治精神种子”根植青少年学生心田。通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治课教师、普法志愿者、法治宣讲员等法治队伍的培训工程,健全普法队伍“1+N”模式,促进多方协同推进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严格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强化干部教师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施教能力,带动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发挥法治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着力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2016年起,将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统一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将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正式纳入课时计划和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至初中在配齐配好法治课教师的基础上每周开足2节《道德与法治》,同时每年开展全市法治课教师培训和优质法治课评比活动,确保了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有计划、有课时、有内容、有师资、有评比。
二是注重实践融合,积极创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拓展延伸方式。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及教育发展规律,努力开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暑期安全法律知识网上学习和竞赛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开展专题讲座,联系少管所“特殊”少年进行“忏悔教育”,模拟法庭,观看法治情景剧、普法微视频微电影,参与旁听庭审活动和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多样的法治教育。持续举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宪法观念。利用春节、“开学第一课”“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出行安全、防校园欺凌、防性侵害、防拐防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不良“校园贷”等系列专题讲座,促进未成年人法治观念的塑造和维权意识的养成。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期间,全市各级团组织以基层团支部为单位集中开展“弘扬网络正能量 争做青年好网民”主题团日活动,各级少先队集中开展“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队日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培养文明上网、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精心打造未成年人特色普法宣传教育品牌。本着青少年受益、学校欢迎、家长满意的原则,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未成年人特色的普法品牌。市中级人民法院上线“爱心家园微普法”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平台,每周更新发布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相关的热点案例、最新资讯、家庭教育知识等。安义县普法办组建政法系统离休老干部法治报告团,20多年如一日,下乡村、到学校、进社区,义务为安义县青少年宣讲法治故事,用周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成立“王叔叔工作室”、组建王文宪普法志愿服务队,开展《给王叔叔的一封信》活动,借此平台信息共享,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现共接收学生心灵倾诉书信近2万余封。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作用,先后打造了西湖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示范基地、东湖区星期八小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进贤县青少年法治教育馆等一批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全市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47个,其中南昌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基地、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梅汝璈故居)、东湖区青少年宫和西湖区西部片区6·26服务中心等4个基地获评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各县区依托法治教育基地,针对未成年人群体,打造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板块,汇聚多种互动展示和教育资源,直观生动、立体展示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我局将认真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积极与其他部门(单位)加强协调配合,整合社会资源,根据青少年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局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挥法治课的宣传教育作用。不断完善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体系,发挥课堂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确保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与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合,积极做好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相关衔接配套工作。同时,市普法办将充分发挥市普法讲师团作用,并积极整合南昌市法律教育资源,大力配合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老师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专业培训,确保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教师队伍素质。
二是进一步创新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努力开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利用班会、团会、队会时机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改进和创新“红铃铛”普法、“模拟法庭”、“忏悔之声”现身说法、校地普法共建、公益律师进校园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形式,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青少年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协调市教育局,每年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宪法专题班会及宪法主题学习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网络普法教育力度。拟联合市委网信办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属地新闻网站和相关网络媒体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开展网上法治宣传。开设专题专栏,通过以案释法、政策解读,运用清新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和视频,精心策划选题,刊发稿件,多维度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动员属地自媒体、网络名人主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上主题宣传,引导社会全领域关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凝心聚力推动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
四是进一步构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机制。协同教育部门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工作体系,巩固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职能作用,通过举办社区“家长学校”法治沙龙,让家长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向家长宣传明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并提倡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对家长的互联网使用能力进行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南昌市司法局
2024年2月18日
抄 送: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市政府办公室。
联系人及电话:普法与依法治理科邓伟,电话:83986751。